标签搜索

目 录CONTENT

文章目录

上海!上海。

咕咕鸽
2020-09-02 / 3 评论 / 4 点赞 / 1,517 阅读 / 0 字 /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...
温馨提示:
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2-03-26,若内容或图片失效,请留言反馈。部分素材来自网络,若不小心影响到您的利益,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广告 广告

上班第三年,我又换了个住处。

从原来的12站地铁,变成了4站。

不过得换三班地铁,

上班时间缩短了15分钟。

更新了淘宝的收货地址,打了通电话回去。

1

每次微信视频的时候,总是和父母说有钱。

也很少在他们面前说自己累。

因为作为非二代的市井家庭,

其实父母辈的人很难理解现在我们所谓的「累」,

他们理解的累,更多是干农活或者是工厂做工一天下来的疲惫。

而不是我们这种看不见的、身体上的,精神上的、人际关系上的、面对未来的那种无力感。

反过来,时代的隔阂一样体现在,

办公室的白领们自以为自己的表现优于父母,同样,这不过是因为经济结构转型造成的美丽的误会。

现在在公司的格子间里「哼哧哼哧」做PPT、拉报表的那些人,和当年踩着缝纫机的女工们,其实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。

同理,过年到处扫福、找人换福的我们,和当年在菜场为了一分两分钱讨价还价的大叔大妈没什么两样;

现在我们买手机都得戴个套,跟父母当年非要给遥控器套个塑料袋,也差不多;

每天斜躺在床上、沙发上刷微博、朋友圈,翻抖音的,像极了那些年在村头蹲着晒太阳、嗑瓜子唠家常的长辈;

包括那些在街上拍抖音跳舞的年轻人,和当年提个收音机在街边蹦跶的人,也别无二致。

2

初三那年考上了全市最好的高中,

觉得学习也不过如此,

拿着父母奖励的UT斯达康去黑网吧安慰落榜的同学,

陪他们打穿越火线。

那年夏天,中学教书的表哥带我去上海看了世博会。

“城市,让生活更美好。”

第一次来上海的我,被两边高楼的玻璃晃得睁不开眼。

“这地方,树都找不着几棵,热死了。”

五天行程结束,

在回去的大巴上,看着渐行渐远的中国馆,竟有些依依不舍。

魔都,果然有一股魔力。

三年后,我带着三年前的不舍和憧憬来到这里。

四年后,我见缝插针地挤上早高峰的大连路四号线地铁,收着手臂,并着双脚,脚尖却差点没能着地。

3

24岁生日那天,因为系统放号,一直弄到12点,老林也在。

从公司出来,隔壁的吉祥馄饨打烊了。

老林说,先打个车回去吧。

我朝前走了几步,

两排法国梧桐在路灯下笔直挺立着,不时有几片叶子飘下,

落在刚下过雨的榆林路上。

“你先走吧,我骑个车回去。”

我戴上耳机,拉了俩摩拜,

长阳路上行人稀。

阵阵微风吹来,

是自由的气息。

“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,想要飞啊飞……”

正想吐槽怎么网易云给我推荐了这么一首富有年代感的歌,

突然,天边划过一道闪电,

一声闷雷在我头顶炸开,

狂风大作。

毫无防备,豆大的雨点就噼里啪啦砸了下来。

“册那,呷西多额雨!“

出来买烟的中年男子用手挡着头火急火燎地跑进小店。

还好包里一直备着把伞,

总算有机会用了。

我掏出之前在全家花四十大洋买的伞,

刚撑开,啪!

骨折了。

车子一阵踉跄,摔在水窝里。

扶起车子,用衣角擦了擦镜片,

一抬头,又是一家 FamilyMart!

硬着头皮往前骑。

国和路真的成了国“河”路

小小鸟也成了落汤鸡。

回到出租屋,老林已经累得呼呼睡着了。

脱掉湿衣服,拿干毛巾擦了擦头。

想着来点烧烤配啤酒,营造一点生日的仪式感。

翻了半天外卖,发现不加餐盒费,光配送费就要八块,

还是觉得自己只适合吃单位食堂。

翻开微信的未读消息,是家母发来的关心与祝福,

嘱咐我今天吃面记得加个蛋。

还有两个未接来电。

前两年过生日总在想朋友圈文案,发点造作的文字表达一下成长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憧憬,

然后等着别人来点赞来说「生日快乐」。

现在不了,只知道生日不过是提醒你青春不再,要不动声色地做一个大人了。

放下手机,洗了个澡,泡了杯枸杞,

浇了浇阳台的那颗仙人掌。

刚躺下,天就亮了。

4

前阵子,小福和我说他要回去了。

“失恋了,谈了四年的初恋……”

“压力好大,在上海就算户口办下来了,买房也是个问题啊!”

“我都快30了,老大不小了,家里催着我成家,又给我介绍了个对象,我打算回去再找她谈谈。”

我念大学那年,小福就来了上海。

昨天,搬完家,和老林小张一起在小区对面吃着烧烤。

在小张冲老板嚷嚷着爆炒香辣螺丝怎么还没上的时候,

我习惯性拿起手机,点开微信。

就在5分钟前,我们还在吃着烤面筋的时候,

小福发了条朋友圈:

我把青春留在了这里,却没留住自己。

定位是:上海虹桥

4
广告 广告

评论区